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聚焦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6-07-19   信息来源:环球360在线   

新闻背景: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增进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65月到6月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少数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赴湖南、云南两省实地考察。委员们细致走访座谈,认真研究各民族地区提供的翔实材料,在广泛深入了解基层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集中关注少数民族文艺逐渐流失、文艺资源利用不足、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找准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着力点?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矮寨小学苗鼓

载歌载舞的傈傈族青年

护住少数民族文艺的根脉

    从湖南的桑植民歌到苗鼓,从云南的纳西古乐到哈尼古歌,还有那欢快灵动的各族舞蹈,为期11天的考察中,委员们走进苗族、土家族、彝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实地体验、考察少数民族文艺。不同的地方,在感受和赞叹的同时,却也总有一丝相同的忧虑——少数民族文艺生存状况堪忧。

    这个忧虑来源于村寨中所见的景象:年轻人少,老年人和儿童多,空巢化现象突出。“我们看到一些村寨里能唱民歌的多是老头老太太,自己民族的母语爷爷会听也会说,爸爸会听不会说,到了孙子这一辈就不会听也不会说了。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现在还有多少人懂?”艾克拜尔·米吉提委员担心的是,虽然社会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但民族母语却逐渐消亡,少数民族艺术是以语言为依托的,伴随着农村传统文化的势弱,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受到很大影响。

    少数民族文艺根植于传承千百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多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基础上形成,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艺术形式,并深深融于他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在考察组副组长王学仁委员看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艺,必须首先认清所面临的新形势。“所谓新形势,指的是目前传统文化受到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现代文明的冲击,本是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传统艺术,日益成为表演道具,如果不加强保护,慢慢就消亡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环球360在线 - 环球360会员登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