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政研室]警示当前网络舆情传播对边疆政治安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12-25   信息来源:环球360在线   

[政研室]警示当前网络舆情传播对边疆政治安全的影响


  
        网络舆情正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特点外,还具有反映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多民族性、复杂性、易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树立网络边疆意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转变舆情管理方式以及培育意见领袖,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应然之径。
  一、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传播现状
  动荡的中亚局势,不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复杂的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极端势力、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交错的社会态势以及西方少数别有用心国家的肆意染指,使得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网络舆情传播呈现出多民族性、复杂性、易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一是舆情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传播主体是指“众人之论的社会公众,或者说是参与网络舆情活动的人,包括公众、社会团体以及以个人身份发表意见的人。”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贫富悬殊以及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发生在边疆民族地区弱势群体身上的任何意义上的人身侵害、资源掠夺、文化剥夺、信仰阻碍等事件都会成为网民主体关注的话题。这些事件一旦成为网上热议的舆情话题,其关注和议论的主体不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很可能会向外扩散,跨越群体、跨越地区、跨越民族和跨越国境。也由于参与网上讨论的和进行网上话题围观的网民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居民在网上的聚合,各民族文化和思维意识的差异性,也就决定了他们在网络空间话语表达的多民族差异性。
  二是舆情传播议题的复杂性。舆情传播议题是指网民所要关注和反映的特定事实和状态,是网民所要关注的特定对象。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显得格外的复杂。能够成为网络舆情议题的主要有:由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水灾以及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灾害问题衍生出的社会问题;因土地、资源、山林、矿山的归属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经济性事件衍化为社会性政治性事件;由民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而发生为民族间的群体性事件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上述方面的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民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又是国内外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主要活跃的地区,为了制造民族恐慌、破坏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安定,他们很容易借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通过互联网去影响舆论,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去煽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积怨,进而去分裂国家和社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这样,必然使一个简单的个体性问题或事件演化为一种群体性矛盾和冲突,进而成为三股势力利用的话题,因而,其舆情传播议题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三是舆情传播过程的易爆发性。网络空间的碎片化信息不会自动形成网络舆情,需要经过信息的互动和汇聚过程。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网络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传播议题的复杂性以及传播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舆情传播过程中容易引发舆情的突然爆发。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复杂的历史、脆弱的生态、多民族文化以及相对恶劣的气候因素,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中极为敏感的地区,一些涉民族涉边疆类事件若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极易在碎片化的网络时代得以呈现并加以放大。网络是一个开放虚拟的世界,也是一个草根和精英共享的平台。传统媒介中不便发声的草根群体、弱势群体很容易在互联网平台传出其心声,习惯上同情弱者藐视权贵的特殊心理预期极易在网民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意识和冲动,相关的意见很可能在网络空间传播汇聚甚至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果谣言和恶意言论在互联网上汇聚,其爆发性和破坏力将难以想象。“在网络中,社会不平等信息的传播者,多是为了发泄积压在心中的怨恨心理,使社会不公曝光在舆论漩涡中,以求得更多具有同样怨恨心理的网民的支持。当社会丑恶在网络中曝光,网民们内心关于社会不公的集体记忆就被唤醒了。由此,网络舆情在群体怨恨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聚合能量将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东西部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危险,即使是同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其内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相互对立也不是在消减,而是因为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所造成的相互不信任有被标签化的趋势。“无形的墙立在各民族各阶层中间,阻隔着人们之间的和谐和信任,成为怨恨和仇视心态生成的土壤。当弱势群体在现实中发现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就会形成抱团心理。”同情弱者、憎恶强者常常是网络群体情绪极化的“引爆点”,因而也是舆情传播过程的引爆点。如果这一引爆点被各种力量利用去操控网络舆论,其爆发性和破坏性将更加强大。
  四是舆情传播态势的不确定性。“民族地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敏感区域,尤其是人的心理特别敏感。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而非常态的传播机制异常活跃。”边疆民族地区涉民族性涉边疆性事件一旦上升为公共事件并借助互联网向外传播,许多情况下本是个体或者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却可能与民族利益和民族意识相联系,稍有不慎就可能扩散到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地区。有些情况下也会牵涉到民族的历史遗留与现实问题的融合、民族根源与宗教因素的渗透、政治经济问题与语言文化的交互、境内与境外的勾连,其传播的范围、空间及影响程度更加复杂。有学者指出,“一个民族一旦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某个方面受到影响和干涉,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整个民族的损害,以至引发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进而可能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此外,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也一直是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以及国外反华势力盘根错节交汇之地,也是国家政治危机之源。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他们的政治意图。“网络的特殊传播机制改变了舆论的生成规律,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组织方式,甚至影响着政治生活秩序与政治规则的建构。因而很容易成为有组织的反动者制造反动舆论以达到分裂国家、组织发动破坏社会秩序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很容易背离舆情事件本身的传播路径,其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宗教性、政治性以及国际性因素相互交织,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将更为复杂。
  二、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领土、政权、政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不受侵袭、干扰、威胁和破坏的状态,它与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安全共同构成了国家安全领域。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常常是国内外反华势力插手和染指的地方。互联网的隐蔽性和开放性为他们对当地民众进行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环球360在线 - 环球360会员登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